百家乐在线有何摄影小白必备的器材(除相机本身外)?
发布时间:2023-11-15 20:51:14

  百家乐下载当你买了相机后,没有储存卡是没法拍照的,所以这张卡是必须买的,一般来说单反微单用的都是SD卡,我个人用的是闪迪 64G 170MB/S 高速卡,大概145左右,我已经买了3个了,很好用。

  相机包or内胆:相机包有很多种,双肩包、单肩包、斜挎包等等,如果你设备比较多,推荐买两个,一个单肩(日常出门用)一个双肩(出远门旅行用)

  对萌新来说,三脚架就是拍风景用的,你得想好你是不是经常拍风景,是的话就去买,如果坚持不下去,三脚架买来就是浪费的!

  肩带:原厂肩带不一定好看、不一定用的舒服,很多人会选择副厂肩带,譬如日本AA

  ————————————————————分割线—————————————————————

  然而对于摄影器材的追求,是大多数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技术不够器材凑,当个抚摸器材党,也是很开心的事。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陷入到了一个误区,眼光仅仅局限于机身,以及镜头,而对于机身和镜头以外的一些附件,并不是很在意。

  作为一个九年的资深摄影爱好者,一个多年半只脚踩在摄影圈的从业人员,我想来聊聊这些摄影附件。

  相机器材这里就不分享了,对于我们这类经历过9个对焦点的单反过来的用户,现在的玩家真的太幸福了,要颜值有颜值,要性能有性能,要画质有画质,要什么有什么,手机拍摄画质也一直在大幅度提升。

  3、最关键一点是国产闪光灯现在做的很优秀,除了在光持续输出的色温稳定性上略微差一些,其他均不比各家原厂灯差。

  我用的闪光灯是沃龙SP-700,这是一款多年前推出来的灯,现在已经停产,我使用了6年,而且是那种比较高强度的使用,依旧稳定无故障,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

  目前国产自动闪光灯,有两种供电形式,第一种是传统的五号电池,另一种是锂电池,前者是大多数闪光灯采用的,后者目前神牛为代表。

  五号电池用起来方便,就算临时没电也可以找到替代电池,而锂电的优势是回电快,充电快,劣势是没电的话找不到替代品。

  我自己还有永诺的手动闪光灯,两只,主要拍摄静物用,配套还有两支伞式柔光箱。

  手动灯不推荐使用,除非你是和我一样有拍摄静物的需求,因为手动灯,第一无法实现大太阳下的高速同步,这个功能是干嘛的呢,简单来说具备这个功能,开启闪光灯的时候你的相机快门才可以高于1/125或者1/160;第二是自动灯省心,功能多。

  如果是传统的灯,配套电池最好是充电电池,我个人用过早期的三洋eneloop、后期的松下eneloop,包括松下eneloop的高性能版本以及富士通的高性能版本,甚至还有国产的eneloog充电电池。

  这些电池组中,最早的四节充电电池已经用了8年,是三洋还没出售电池业务的那年购入,这组电池去年退役,还能稳定的给蓝牙鼠标供电,还能充上电,已经很厉害了。

  倒是我两年后入手的国产eneloog电池,两组,已经报废了一组,彻底充不上电了。

  如果是闪光灯使用,我建议选择富士通和松下的高性能版本,这种电池回电速度快,缺点是电池可以充电循环次数少,但是回电快慢是衡量闪光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上图中左图为富士通的高性能版本,目前松下旗下的eneloop也是黑色作为性能版本配色。

  我前后体验过三只电池供电的小型常亮灯,这三个灯,前两者都是属于相对鸡肋的产品。

  这种灯存在的意义是局部补光了,而且还需要配合灯架使用,放在桌面也需要桌面三脚架的支持,电池也是比较大和占场地的,并不是很好用。

  当然如果功率很足,那么还是挺有用的,比如拍摄一些手办玩具,静物之类包括直播。

  第二个是这种外置电池的棒状LED补光灯,俗称冰灯,亮度倒是足够了,但是这种灯适合外拍夜景或者暗处人像用,我之前用的这个是永诺早期的产品,设计上有一些缺陷,后期这类产品多是采用内置锂电,不用外置电池。

  第三个是这些年比较火的一类LED补光灯,小型化+高亮度,实用性上要比上面两类强,可以带出门,大部分产品都支持快充,以及作为移动电源输出,少部分产品自带磁吸功能,这类产品相对实用性还算可以,比较推荐。

  大功率常亮灯我有一个,这种灯的意义主要是打屋顶反射柔和的光线,为我拍摄一定的视频素材提供帮助,如果配合柔光箱,也可以作为视频UP主的设备。

  这种灯对于拍照用途并不大,毕竟有闪光灯,显色性要比闪光灯逊色,如果你有拍摄有一定视频的需求,可以考虑它。

  附件的话,我有几只热靴灯用的柔光箱,主要用于静物拍摄,普通发烧友、摄影爱好者日常拍摄拉起闪光灯的白色反射板,或者利用白色墙壁和屋顶进行漫反射拍摄也是足够用了。

  我目前在用的显示器有三台,均为27寸,DELL U2720Q、明基SW270C、华硕PA27AC,而我最早为修图购入的显示器,是DELL的U2312,目前已经退役。

  显示器这种设备,是早些年被人无视的附件之一,一度排在三脚架、闪光灯和摄影包后面,而且早期笔记本电脑屏幕和显示器,色域覆盖挺糟糕的,所以一大堆爱好拍照的用户花大代价购入全画幅和大光圈镜头,却在色域表现很糟糕的各类显示器上修JPEG的图片……

  这些年显示器发展迅猛,终于可以保证最基本的100%sRGB色域,8bit的基本水准,剩下的色彩精确度,也可以通过租用红蜘蛛等各种校色设备去实现一定程度的校色,而且大厂也有自己的校色配置文件可以下载,最大程度将色差调整到最低。

  我的主力修图显示器是明基SW270C,考虑到成本问题,只选择了一台2K分辨率的27寸规格。

  这台显示器是为数不多10bit,100%AdobeRGB色域级别的显示器,应付部分工作、日常码字写文修图,是绰绰有余。

  虽然JPEG输出为8bit,10bit看似无用,但是拍照用的RAW格式一般是12-14位深的数据文件,这就是10bit的意义,至少能保证你修图的时候能看到比较多的原始信息。

  同时10bit的意义在于视频,如果你用10bit 422格式去拍摄,也是能保证最佳的原始信息。

  10bit显示器对比8bit,在10bit高清片源下对于色彩表现更佳,左侧为8bit显示器,右侧为10bit显示器。

  而100%AdobeRGB色域,对于专业做印刷输出的用户很重要,但是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更多意义在于自己看得爽,你没看错,真的就是自己看的舒服。

  明基SW270C可以切松在sRGB和AdobeRGB之间切换,做到两碗水端平,也就是兼顾其他多数sRGB色域的网络设备传播。

  现在色彩管理做到的比较好的是苹果的设备,无论是iPhone、iPad还是Macbook和iMac,色彩差异并不大,而且大家都是P3广色域屏幕,一致性出奇的优秀。

  但是win和安卓就需要继续发展了,等Adobe RGB和P3色域开始大规模普及,我们的眼睛也可以得到优秀的解放了。

  我在公司用的显示器是DELL的U2720Q,这台显示器其实并不太适合修图,不过校色过后也可以应急用用,色域上100%SRGB和95%DCI-P3也够用了,当然我看上他还是因为4k分辨率和Type-C口90W反向充电,外接苹果本用起来一气呵成。

  一个是重型三脚架,曼富图055Pro铝合金版本,目前用的比较少,一个是旅游三脚架,反折结构,是我最常用的三脚架。

  重型脚架更适合喜欢拍风光、建筑、视频的用户,比如我这个曾经的爬楼党,当遇上狂风的时候,重型脚架真的是稳如泰山。

  而反折旅游三脚架是我认为比较优秀的产品,出远门不带三脚架,对我来说损失太大了,会错失拍摄星轨、星空、夜景、合影的若干机会。

  我用金钟UT53,原先是为了考虑全画幅相机,而特意选择了承重高的型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微单和诸如佳能专微,索尼全画幅相机,承载力可以适当下调一下,这样能进一步减轻重量。

  桌面三脚架和八爪鱼三脚架我也有,但是需求真的很低,八爪鱼这类型的三脚架宣传中一般是各种环境下拍摄用于固定,但是第一承载力有限,第二宣传的这些多环境拍摄的场景你很少能遇上。

  摄影包,说到这个我刚退役一个用了8年的摄影包,上图后排右侧那个,之前以色列的一个品牌,卡塔,(非国内的卡塔,那纯粹就是国产品牌)后来被曼富图收购了,质量过硬,防护优秀,设计还预留余地,比如背后装笔记本的收纳空间,设计是14寸,实测15寸Macbookpro连同收纳袋都可以一起装入。

  目前我的建议是,国产包现在也不错了,如果你不是发烧友,真的没必要采购这些国外品牌,你关注点应该放在优秀的设计上,比如背开,比如防护能力上,以及多用性和外观颜值。

  单肩包永远不及双肩包舒服,上图这样的背负方式的单肩包,如果你只是一机一镜的微单,倒是可以考虑,还有就是背开拿取永远比侧开和传统的正开更方便。

  从CF到TF,到SD卡,从传统机械移动硬盘到固态移动硬盘,以及家庭终极存储设施,NAS,我均有涉及,也遇到过一些比较惨痛的经历。

  TF卡各类规格和SD卡接近,因为很多TF卡的设备都支持4K拍摄,选择一个高写入速度的TF卡更重要。

  上图这五张TF卡,除了32G内存卡是口袋云台附件搭配的U1规格,其他几张卡均为U3规格,其中256G这张读取速度100MB每秒, 写入速度能达到90MB每秒。

  各大品牌的SD卡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产品线,这个产品线上的SD卡参数上一般不提供写入速度,而是主打读取速度,比如上图东芝的N203产品线。

  这类卡对于不太懂相机的用户来说,一看参数读取速度还这么高,一开心就买了。

  如果你上了RAW格式,又是高像素机型,这类卡基本上,连拍数量稍微上去,相机的缓存就很容易满,然后拍一张你就要等几秒钟。

  其实各家的SD卡产品线很明显,一是看价格,二是看标识,比如东芝家高端卡为金色,中端卡为银色,低端卡为绿色;而闪迪亦然,高端卡为黑色,中端卡为金色,低端卡为银色。

  上图中虽然东芝中端卡读取95MB不如东芝的低端卡100MB,但是写入速度是实打实的标识为75MB每秒。

  而无线SD卡前两年很火,这几年,因为新机器基本都自带WiFi的原因,无线SD卡用途就偏少了。

  移动存储设备我自用的有三个,闪迪的CZ880 Extreme PRO SSD,三星的T5固态移动硬盘以及Lacie的固态移动硬盘。

  区分目前的固态移动硬盘阵营,主要是看读写速度、接口以及缓存大小,另外还有附加的一些规格,比如软件和防护能力、材质上。

  不考虑内存颗料的规格(因为意义不大,就算是读写寿命比较低的QLC,也能保证你使用期间不会因为寿命到期而损毁),目前固态移动硬盘的速度主要是四种,500MB、500MB以内、1000MB左右以及释放雷电三接口潜力高达3000MB每秒读写的规格。

  500以及500以内的多会采用USB 3.0 Micro-B型接口,这类移动硬盘的缓存也会因为成本不同而调整,有一些高性价比的固态移动硬盘的缓存比较小,拷贝大文件就会出现一定时间后掉速的场景。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只要不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那类固态移动硬盘,一般不会出现拷贝大文件掉速的场景。

  对于摄影来说,固态移动硬盘的需求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但是固态移动硬盘的抗震性还是远远强于传统机械硬盘,这才是基本需求。

  需求不大,除非你真的非常热爱拍摄,有大量的照片和视频素材,那么一台能自动备份的NAS,无疑更安全和方便。

  这两个对于南方的用户来说,是必备的,南方的潮气特别大,镜头容易上霉斑,只要镜头出现了一次霉斑,这个镜头不说毁了,也差不多了,有些霉斑可以清理掉,但是只要湿度合适,依旧会再次出现霉斑。

  最简单的防潮收纳盒,可以选择传统的密封盒,配上电子防潮卡和湿度计,优势是成本低,劣势是使用不方便,湿度只能浮动在一个区间,而且需要实时关注电子防潮卡是否失效。

  电子防潮柜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除湿的原理,除湿有物理吸附和半导体芯片吸附两种类型;前者除湿工作缓慢,低故障、省电,停电不受影响,但是湿度控制精度比较低;后者除湿快,但是停电会返潮,基本一直处于工作通电状态。

  我最早用过防潮收纳盒,配合电子防潮卡,后来更改为传统的电子防潮箱,思锐的HC-50防潮柜,这台采用的是物理吸附除湿原理,胜在稳定。

  不过机器自带的传感器不是很精确,我后期放置了一个绿米的温湿度传感器,这样我即便不在家里,也能随时监控到精准的湿度。

  无人机被公认为最吃灰的设备之一,不是没有根据的,如果你不经常出去旅游,或者并非建筑风光航拍资深发烧友,你一年可能都飞不了两位数以上的次数。

  这两年限制越来越严格,无人机想要玩的尽兴还是要远离城区,对于喜好拍摄城市和建筑的摄影玩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我从spark一路玩过来,历经了Mavic Air 、Mavic 2 Pro,目前已经退烧,退烧原因不是因为不热爱拍摄了,而是这座城市能拍的都拍过了,作为一台吃灰概率比较高、淘汰很快的机器,买不如租,现在各种无押金租赁方式真的很适合玩票的用户。

  不管是智云为黑卡这类小拍照机器打造的M2系列小型稳定器,还是大疆自己推出来的轻量级别稳定器,他们吃灰的概率,也很高。

  我是被一个剪辑师朋友种草的M2稳定器,但是M2这个设备,他自己买回来也基本就没用过几次,更多的时候是被朋友借来借去,只能说,这类小型稳定器的用户适用面还是很窄。

  我旅游出去玩带出去过几次,最后还是嫌弃麻烦用的iPhone 11 pro和口袋云台拍摄,部分素材则是用我那台五轴防抖优秀到夸张的奥林巴斯补充。

  如果是对画质有要求的vlog或者真正热爱拍摄视频,重量级别的稳定器都不是事。

  最适合记录vlog和轻量级玩法的记录设备,当属运动相机、全景相机和大疆的口袋云台这种类别的设备。

  我不推荐大疆的口袋云台一代,主要是画质比较差、视角太窄和缺乏HDR来考虑的,这些薄弱环节在目前优秀的手机拍摄硬件参数前越发无力,影响体验度比较高,目前可以等待二代设备。

  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是手机外最佳的补充,前者可以无脑拍摄后期随意剪辑,而且非弱光环境下电子防抖可以做的非常优秀。

  而运动相机优势在于小巧,视野广,部分运动相机也有1英寸的大底,同样具备非弱光环境下电子防抖可以做的非常优秀的优势。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适合哪些产品,可以先租赁不同的设备体验一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台设备。

  相机腕带仅仅适合黑卡这个级别的相机,哪怕是奥林巴斯、富士和松下这类小巧的机器,腕带也是个多余的设备。

  我体验过两台机器,奥林巴斯的EM10 Mark3,松下的GM1,后者挂过一个14 2.5的镜头,只有后者媲美黑卡小体积的微单相机,使用的感受才没有那么糟糕。

  而EM10 Mark3这个级别的微单,搭配上12-40这种体积稍微有些偏大的镜头,如果用腕带,这种感觉就太酸爽了,虽然你可以单手举起这台轻便的微单,但是机身体积太大,你挂在手腕上难免磕磕碰碰。

  奥林巴斯这样,索尼富士之流就跟不用说了,所以这个腕带自我旅游后就再也没有用过,被我扔一边了。

  快拆肩带,也是属于相对比较多余的设备,它适合手中的拍照片同时拍摄视频的用户,快拆肩带的作用在拍摄视频需要上稳定器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分离相机。

  快拆肩带有各类国产版本,也有最早做这个的原初版本,比如我手头的这个牌子,虽然贵一些,但是考虑到万一摔了, 损失比较惨重,价格方面就不是特别在意了。

  UV我用过很多,早期用过一些杂牌,后期基本都是凤凰的UV,国产品牌,假货几乎没有 ,而且光学性质也不错。

  偏振镜是强烈推荐的附件,日常拍摄可以让天更蓝,如果旅游隔着玻璃拍摄还能将反光影响降低到最低,作用比UV还要多一些。

  我自己用的UV是国产品牌,但是偏振镜选择的是日系保谷,可以将多层结构的偏振画质影响降低至最低。

  立方蜘蛛属于白平衡校准工具,这个工具对很多玩家来说,主要是看日常拍摄场景,如果你经常拍摄那种自动白平衡不是很精准的场景,比如室内约拍暖黄色灯光下的人像、那么还是挺有用的,但是这个工具更多的使用场景还是偏商业居多。

  我是个喜欢折腾的人,这些年踩过的坑还是比较多的,可是依旧摆脱不了冲动剁手的习俗,这些年买的东西,很多都是图个新鲜,实际用途并不大。

  想聊聊奥林巴斯出售自己的影像业务这件事,刚开始确实有点震惊,毕竟像我这样已经不在乎机身画幅大小,只在乎颜值高,小巧而又好用的旅游机器的消费者,真的是找不到奥林巴斯的替代品了,富士颜值和奥林巴斯还是差了一截,何况机身镜头也没那么小巧。

  但是奥林巴斯走到这一步,也是可预见的,在手机拍摄画质越来越优秀,像素越来越高的今天,祖传1600W像素和2000W像素的奥林巴斯,还怎么和手机竞争?

  不只是奥林巴斯,佳能和索尼的市场也在萎缩,只是索尼、佳能尼康还有全画幅的专业产品线,富士另辟蹊径,也走了优秀的路子,另外短视频的兴起也让主流市场的索佳尼依旧可以走一波红利。

  提到除相机外的摄影配器材,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三脚架、滤镜、摄影包等等,但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的却是:电脑,一方面是我本身就热衷于后期编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数码摄影发展到今天,摄影后期早已成为了整个摄影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觉得相机拍摄的照片就像食材,而摄影后期就是对食材加工的过程,电脑就是加工食材的厨具,一套好的厨具不仅可以提高食材加工的效率,更是能够提升食材出品的品质,所以选择一台好的电脑对我们至关重要。

  其实很多摄影后期技术的诞生正是为了弥补相机的硬件限制,比如堆栈技术就是为了弥补感光元件长时间曝光的发热和噪点问题;比如曝光合成技术就是为了弥补当前感光元件的宽容度问题;比如景深合成技术就是为了解决镜头景深不够清晰的问题。所以把电脑作为摄影必备器材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就修修图嘛,我随随便便买台电脑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因为摄影后期是一门非常系统的技术,它对电脑也有着非常具体的要求,只有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回报和产出。随意挑选的结果很可能是点错了「技能树」,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最终导致后期效率的降低和后期质量的损失。

  那么如果现在要挑选一台适用于摄影后期的笔记本,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我在这方面也走过一些弯路,所以也还算有一些心得,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如果你是将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性能肯定是需要首位考虑的。针对摄影后期这个细分领域而言,我们该如何考虑不同配置的优先级呢?个人认为内存CPU硬盘显卡。

  现在主流电脑(5千-1万)的内存配置普遍都是16G(甚至还有8G的),这个内存配置当然也够用,只不过更大的内存可以更加显著的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因为当代摄影后期对电脑内存的要求向来都是越大越好。以风光摄影为例,在风光摄影中有一门后期技术叫「曝光合成」,就是通过拍摄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来同时记录画面中高光、阴影、中间调的细节,然后把这些照片合成为一张照片,这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

  还有一门后期技术叫「堆栈」,这门技术就是将一堆照片堆叠在一起然后进行统一的计算,通常用来模拟长曝光效果和降噪,我们经常会需要对几十张照片进行堆栈处理,而现在单张照片的分辨率甚至达到了4500万像素,同时处理几十张照片对电脑内存的要求非常苛刻,可以达到几十G的内存占用。

  还有把「曝光合成」和「堆栈」结合起来的技术,比如我们先拍摄5张不同曝光的照片合成为1张照片,然后再做一组60张照片的堆栈,这一共需要处理300张照片,对内存的需求量非常大,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步堆栈的方式来分解任务,但繁琐的步骤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出错的概率,因此一步到位无疑是最高效的方式。

  可能有人还是不太清楚摄影后期对内存的需求量到底又多大,我这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们对这28张2400万像素的照片执行堆栈操作会占用多少内存呢?

  我执行的操作如下:1、在Camera RAW中对28张照片的原始文件执行编辑。2、将编辑完的照片堆栈导入PS。3、对这28张照片执行平均值堆栈操作,最后得到的内存占用是18个G。

  这还只是2400万像素、还只有28张照片、还只开启了PS的结果,如果我编辑的照片是4500万像素、如果我同时堆栈40张照片、并同步开启Lightroom,那么内存占用超过50G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内存不够的话系统会借用硬盘来缓解内存压力,但这会显著延长处理时间甚至导致软件崩溃。

  我们在实际处理照片的时候,经常需要多款软件联动,比如用Lightroom做批量处理,用Photoshop做精细编辑,用Capture One连接相机等等,因此大内存不仅仅是硬件的自由,更是创作的自由。

  所以我在配置修图的笔记本时,内存是我十分看重的要素,如果我手头有10000元的预算,在CPU和GPU够用的前提下我会优先考虑内存比较大的笔记本电脑。我手头正在使用的这台戴尔灵越16 Plus,它最高可选至64G的DDR5内存,工作频率为4800MHz,带宽高达32GB/s,这让我们即使在面对堆栈这一类高内存负载的后期处理时也可以游刃有余。

  并且,在我们后期过程中,Photoshop这类图片编辑软件是高频率使用的,这类软件是高度依赖CPU性能的,所以CPU的性能对于我们日常的照片编辑体验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一款高性能CPU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修图体验,比如我们在摄影后期中经常会使用一个功能:图层对齐,这个功能十分考验CPU的性能,特别是当你有几十个图层的情况下,好的CPU不仅可以减少运算时间,还能提升软件运行的稳定性,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Photoshop已停止工作」这个提示。

  我手头的灵越16 Plus搭载的是12代 i7-12700H处理器,得益于12代英特尔芯片的强劲表现,在我们日常大多数的修图操作时都能拥有很好的体验,比如曲线、HSL、局部调整、色调分离等等。对于一些重度依赖CPU运算的操作比如污点修复操作,更好的CPU可以带来更快的运算速度,自然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

  同时我们在修图的时候可能还会执行很多其他程序比如听音乐、浏览网页、浏览照片等,这时候12代英特尔芯片的架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些高负载的单线程任务分配给性能核(P核)去完成,比如我们去除图像中污点的操作,而能效核(E核)去负责处理多线程任务,提升多任务运行的效率。这带来的好处就是各司其职,进而提升整体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还有一个地方也是不可忽视的,摄影师的摄影素材是极其占用存储空间的,特别是如果你要拍摄延时摄影的线分钟的延时摄影对应的原始素材可能高达5GB,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些素材存储到云盘或者购置外接硬盘,但是无论从便利性还是稳定性来说,内置硬盘都是更好的选择。同时硬盘还可以被用作虚拟内存应急,也可以缓解一些我们内存不足的压力。灵越16 Plus支持最高可选2TB的SSD硬盘,这个容量可以更好的满足我们图像存储的需求。

  对于摄影师们常用的Photoshop,现在在新版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Neural Filters,比如非常好用的超级缩放、黑白照片上色等等,这些神经网络滤镜可以高效的帮助我们完成创意制作,一款高性能的GPU也可以为我们的这些效果提供更好的加速性能。

  如果你除了摄影之外还需要使用C4D,Blender,3DS MAX等软件,那么配置一款高性能的GPU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如果你平时还喜欢玩玩大型网游、3A大作之类的游戏的话,那么一款高性能GPU更是要注意的,毕竟高性能的CPU对于维持画面帧率和画面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用的灵越16 Plus可选配RTX 3060 6G显存版本,不止在后期制作中效率更高了,也足以流畅运行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主流的3A大作,休息的时候随时可以战斗一把。

  正是因为有着过硬的硬件素质,所以灵越16 Plus的综合表现是比较优秀的,我觉得单纯的性能测试已经没有太大必要了,因为这样的数据大家随处可见,我测试了一些在摄影中常见的操作,比如自动对齐28个2100万像素的图层仅仅花费了26秒;再比如对28个2100万像素的图层执行平均值的堆栈算法仅仅花费了5秒;再比如对60张RAW照片进行编辑,然后批量保存为质量最高的JPG文件,灵越16 Plus仅仅花费了20秒,这都为提升我们的照片编辑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摄影师来说,摄影作为一门展示色彩的艺术,一块好的屏幕对于摄影后期是极其重要的。大家经常会听到两个关于屏幕的参数:色域和色准,一个是色彩显示的广度,一个是色彩显示的精度,如果让我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排序,色准一定是高度优于色域的,一台拥有广阔色域但是色准糟糕的屏幕只会让给我们的调色带来更大的障碍。

  关于屏幕有一个最常见的误区就是:色域越宽广越好,所以支持P3色域的屏幕一定优于仅仅支持sRGB色域的屏幕。我曾经多次强调过我的这个观点: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windows用户而言,sRGB是使用起来最为舒适的色域,也是最适合的色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windows系统的色彩管理并不是特别完善,所以即便你使用的是一台色准极其出色的广色域显示器,在windows系统下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色彩过饱和的情况,除非这台屏幕自带色域切换,或者你平时使用的软件都支持色彩管理(比如Adobe全家桶),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普通windows用户而言,sRGB屏幕绝对是最省心的。特别是如果你拍摄的照片仅仅用于网络分享而不是印刷冲洗,那么sRGB更是能够一步到位。

  灵越16 Plus在屏幕方面有很多自己的考量,所有要素的搭建都围绕创作展开。这款屏幕支持100%sRGB,平均ΔE仅为0.79,这个色彩精度的表现非常优秀,已经达到了人眼很难分辨出色差的程度,所以用这款屏幕来修图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色彩。

  除了色彩精度,色彩深度也对屏幕观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色彩深度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色彩显示的细腻程度,屏幕支持的色彩深度越高,整个画面中色彩的过渡与渐变就会越平滑,画面看起来就会越线 Plus这块屏幕支持10亿色彩显示,这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到更加细腻的色彩细节,同时看到更加真实自然的光影效果。同时这款屏幕的分辨率达到了3K,高分辨率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同样尺寸的屏幕上看到更多的画面内容;16:10的屏幕比例、高达87.8%的屏占比让整机的颜值更加出众,用一句话描述就是:一眼看上去都是屏幕,这也可以给到我们更多的创作空间;同时这块屏幕还拥有硬件级防蓝光效果,可以有效的保护我们的眼睛,缓解创作时长时间观看屏幕带来的疲劳感。

  当然如果你对广色域有着严苛的追求,完全可以考虑再搭配一台专业广色域显示器,比如戴尔的U2723QX显示器,这款显示器支持98%的DCI-P3色域,平均ΔE2,同时在使用灵越16 Plus连接显示器会有独显直连,可以有效提升图像传输效率。

  对于摄影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而言,便携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为外出时需要携带的设备太多了,相机、镜头、三脚架、滤镜等等,所以寸土寸金、能省则省。灵越16 Plus厚度不到17mm,整机纤薄便携,接口也比较全,HDMI、SD读卡器、雷电4都有,不止不用带读卡器了,基本上也不用再额外携带拓展坞了。

  而且对于摄影师而言,雷电4接口可以外接显示器,因为其极快的数据传输速度甚至可以带动8K的屏幕,并且雷电4接口还可以为设备供电,连接显示器后就不用再为笔记本单独供电,这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桌面更加简洁。同时戴尔灵越16 Plus A面仅有一个logo,看起来非常的整洁,整机的材质也非常舒适,整机采用了金属材质,触摸上去非常具有质感,同时当我们后仰屏幕的时候,还可以支撑起机身,从而实现更好的散热,减少降频的可能。

  当然,如果你对便携性有着极致的追求,那么也可以考虑戴尔灵越14 Plus,这款笔记本同样搭载了12代英特尔标压处理器,最高可选配至12代 i7-12700H处理器,内存可选配至32G DDR5内存,屏幕的线% sRGB屏幕,同样支持硬件防蓝光技术。可以看到,灵越14 Plus相较于灵越16 Plus在核心性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主要是屏幕变小了一些,但换来的是更加纤薄小巧的机身。

  当然,如果你外出不携带笔记本或者经常在固定场所使用笔记本,那么我觉得搭配一套键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摄影后期中有很多的操作需要精准的控制,比如人像摄影中的中性灰磨皮、产品摄影中的钢笔抠图、风光摄影中的光影重塑等等,像戴尔的KM7321W无线键鼠套装我觉得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4000DPI的定位精度、多设备切换等特性都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修图效率。

  随着数码摄影的不断发展,前期与后期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后期不仅能弥补前期一些硬件上的缺陷,更是创作者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电脑作为摄影后期的实现工具,是我认为必备的一个必备摄影器材,如果你想要踏进摄影这个领域,或者说你已经是一个技术不错的摄影爱好者了,那么一台好的能够满足摄影后期的笔记本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部分,一定会为你最终的作品效果增色不少。

  最近一直在用的一款闪光灯效果非常不错,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下:神牛闪光灯Lux Senior。

  之前我们一直都是用视频灯来拍视频的,虽然平时用起来方便,但是有时候一开一整天,2000W的灯耗电还是挺心疼的,而且魔术腿和灯罩也比较占地方,所以偶尔拍要求没那么高的产品图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费劲。

  所以前段时间刚好看到神牛出了这款闪光灯,外观颜值看起来还不错,就顺手搞了一个,整体用下来体验也还行,不过按照惯例还是先整理下这个灯的一些参数吧:

  价格的线元,我觉得不算特别便宜,但神牛的产品一贯如此,产品性能还是非常稳定,所以我觉得也还算对得起这个价格:

  还是先来说说外观,我觉得这也是这个灯最大的优势,外观真的非常复古和好看,体积也很小巧和普通的卡片机差不多大小,带出门拍照这个回头率肯定稳妥。

  闪关灯的机身是塑料材质,但整体做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内置了1700mAh的锂电池,重量还是比较轻的,只有227g,放进小包里也不占地方。

  神牛闪光灯Lux Senior的灯主体和灯市分开的,就是下面图里这个金属反光扇,是可以取下来的,而且也是可折叠的设计,收纳也会相对比较便利。

  作为摄影设备来说,肯定是出片效果最重要了,我用下来整体感觉是还OK,拍一些人像、产品图基本能满足需求了。热靴接口可以和PC同步接口,基本兼容各类新旧相机,所以有多品牌机的朋友也不用担心。

  配备的伞形反光扇,使得发光面积比机顶闪大了很多,不用外接柔光附件,就能获得不错成像效果,室内的效果大家可以看下我这两张:

  总体而言我觉得神牛闪光灯Lux Senior这款灯的亮度也还可以,当然你跟动辄上千W的灯相比肯定还是有一定差距,日常肯定是够用了。

  我们平时拍产品比较多,顺手拍了几张,室内没有开启其他灯光的情况下,大概拍出来效果这样:

  总体而言我觉得亮度还是足够的,光也没有特别硬,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主要还是用起来方便,这个真的是最大的优势了。

  然后回电速度也没有因为体积的减少而削弱太多,全功率闪一次,回电速度不到三秒,调到1/8的时候,基本不用为回电的问题担忧,1/32基本可以长按连拍,这个表现我觉得也还行。

  最后还是总结一下吧,我觉得神牛闪光灯Lux Senior这款产品最大的优势有两个:颜值耐打、操作简单。

  操作简单到插上热靴、打开开关、展开伞形反光扇就可以直接拍摄。没有复杂的操作,没有多余的按钮,长期挂机的话,即开即用,而且这款灯的充电接口也是C口,带出门更方便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非常适合新手朋友们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如果你的整体预算不多的情况下,又想获得还不错的产品、人像效果,真的可以考虑一下。

  作为一名风光摄影师,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前期拍摄跟后期处理哪个更重要?

  其实答案很简单,在我看来前后期同样重要,前期是尽可能的拍摄记录,后期是还原拍摄到的场景,不存在哪个更重要。

  因此除了相机镜头之外,陪伴我最多的就是电脑了,我每次在后期的时候都得看着我显示器上的照片慢慢处理。

  所以不管是作为前期拍摄的相机镜头,还是后期处理时的显示屏,我觉得都应该准备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相机镜头跟大家聊过很多次了,今天跟大家聊聊我的显示屏。

  目前我在使用的是明基SW240这款显示器,先给大家看一下SW240的具体配置:

  明基SW240采用的是24英寸IPS面板,从目前我个人的使用情况来看,24寸我觉得在修图的时候还是挺舒服的。

  外观方面,明基SW240是中规中矩的方正造型,整体是深色调,特别是磨砂的材质显得非常有质感。

  屏幕右下角是使用按键,这里要说明的是,除了常规的开关键以及调节参数按键之外,最左侧的专属快捷键可以一键调整显示屏的色彩模式,包含Adobe RGB、sRGB以及一个特别是黑白模式,打开黑白模式之后可以一键预览照片的黑白效果,后期起来也会更加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各种显示设备都流行窄边框,明基SW240也采用了三面窄边框的设计,看起来会更加高大上。

  设计方面,明基标志性提手依然亮点,提着显示器非常方便,这点确实很人性化。

  还支持旋转90度作为竖屏使用,这点对于经常修图以及写稿子的我来说非常友好。

  再有就是因为底座的扁平化设计,可以在上面放置很多常用的物品,我就会把类似于移动硬盘手机之类的放在上面,大大节省了我的桌面空间。

  接口方面,明基SW240算是齐全的,如图所示,显示器背面底部提供了DVI-DL 接口、HDMI 1.4 接口、DP 1.2 接口、USB3.1接口、3.5mm耳机接口。

  侧面则是一个SD卡槽与两个USB3.1的接口,这点要点名表扬一下明基SW240,对于摄影师来说,SD卡槽真的非常重要,特别是我用的19款Macbook Pro只有4个C口,这样的话我看照片或者拷贝照片都会更加方便,不用在另外接一个转接器。

  不过实际使用的时候,由于接口在背后向里凹进的位置,还是稍微有点不方便。另外明基SW240标配了一根DP转miniDP线,一根USB上行线以及一根电源线,现在最流行的Hdmi线并没有随机附赠,这点大家要注意。

  很多小伙伴可能已经看见了,我这款明基SW240已经装上了遮光罩,遮光罩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其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减少显示屏周围自然光或者人造光对于屏幕的影响,从而提高修图的精度,要注意的是,明基SW240并不是标配的,需要另行购买。

  遮光罩的上方有一个开口,可以打开或者关闭,方便我们对屏幕进行校色,这点设计考虑的非常周全。

  最后再来聊聊屏幕的色彩显示,明基SW240可以拥有99% AdobeRGB以及100% sRGB的色域,理论上来说,色域越广越好,摄影师在后期修图时也更游刃有余。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摄影师来说,100%的sRGB已经绝对够用了。而且明基SW240在出厂时就已经经过色彩校准,当然如果你愿意自己重新校准的话也可以,并且可以把校准的数据保存在显示器中,这样就算你换机器了也可以使用之前的校准数据。

  16:10的画面比例跟一般显示器的16:9不一样,这也是因为我们平时拍摄的照片都是3:2的,所以这种画面比例也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后期修图,让照片可以更好的充满整个屏幕。

  1920 x 1200的分辨率在现在动则4k分辨率的时代可能显得并不优秀,但是考虑到明基SW240的价格以及其对于摄影师来说出色的表现,这点也可以接受。

  10 bit的色温这点在同类产品上应该说是绝对优秀了,可以呈现出更多的色彩,色彩阶层也更加丰富,过渡更加自然。

  再有就是Delta E值≤2的色彩精准度,让色彩显示更加准确,对于摄影师还原拍摄场景来说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明基SW240在3000这个价位还是一款优秀的产品,特别是对于入门级别以及已经入门在慢慢进阶的摄影师来说,不管是硬件接口设计还是显示的需求都可以满足。当然想成为一个好的摄影师,相机镜头显示器等各种设备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拍照的人,希望大家能用明基SW240处理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TOP